香港如何学中文?
题主是想问怎样学习汉语吗? 还是说问为什么香港学生大多数都说普通话? 为什么我遇到的港人都能说普通话呢~因为“一国两制”嘛,香港的语文政策是允许两种语言并行的,所以学校里教的是普通话和粤语这两种母语(自制的字词典,官方文件都是简繁转换的);同时,电视上播的都是国语节目(大陆剧啦综艺啦新闻啦)、街上广告牌也都是简体字(大陆味很重啊!)。
那为什么要学普通话呢? 因为香港作为全球华人社会里双语并行、双文并用最自由的一个地方(另一个可能算是台湾了吧),普通话对于这里的学生来说不仅是做为一种交际语言的必修课,同时也作为一种第二母语在学习。
首先,所有在香港出生的人都会接受7年的义务教育(小学6年+中学3年),而普通话作为第二母语是这七年里的必修课程,每天会有半个小时的课(初中还额外有中国历史和社会经济两门以普通话为主要语言的必修课哦),从发音到词语到句子都有详细的教程。教材用的是北京版的教材,上课的内容不仅涉及日常生活用语也涉及大量文学作品,如《百家姓》、唐诗宋词元曲等等都用的普通话版本。
但是到了高中就有点坑了——由于高考不考普通话,因此大部分学校的普通话课程都变成了选修没选必修,要修够一定的学分才能毕业(大概要修12-15个学分),内容也是围绕日常生活用语和简单的文学作品,难度相对较小。 但是假如想考一些与普通话相关的专业,那么高中就要好好学英语了,因为大部分理工科的专业都是英文授课+论文,而文科则大多采用英文教学加英文文献阅读。
要学好中文,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作为生活在以中文为母语的大都会里的香港人,我们有条件在生活周遭找到任何学习中文的契机,如旅游时阅读路牌,看电视时留意字幕、听歌时琢磨歌词,抑或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观察和应用中文的趣味之处。假如能养成随时随地学习中文的习惯,便能培养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认识,继而启发自觉学习中文的动力。
作为第二语言学习中文,则是现今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情况,香港的非华裔人士也是同样。大家也许可从外国人的学习经历中找到一些学习方法。据报导,美国一位38岁的女士费时20多年苦学中文,在她眼中,学习中文发音、汉字笔划和中文语法都是障碍,然而她却坚持使用「在街上乱闯」、「硬着头皮开口说」和「记下每个生字」等方法不断学习、尝试和实践,终于克服困难,成为一口流利中文而名噪一时。除了外国人艰苦卓绝地学好中文的例子,我们亦能从一些外国人「不讲规矩」、「打破常规」地学习中文的经历中,获得一些启发。例如美国第一位外交官兼汉学家傅立民曾谈及他学中文的经历——他起初因「误入」粤语堂,被迫学粤语一年,后来辗转又进了福建堂。结果,他在正式开始学习普通话之前,非但没有打好中文基础,还学会很多「怪腔」。但是,他仍然能学好普通话,甚至成为美国汉学大家,可见,只要克服最大的困难:开口讲说,即使未有系统地按照规则学习,也可学会中文。其实,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按部就班地去实践,就一定能克服所有难关,学好中文。
当然,在香港,我们学习中文的条件比外国人优胜得多,我们不仅能够使用中文作日常沟通,更能使用中文来阅读和写作。我们只要能善用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积极地实践和使用中文,就必定能学好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