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剑桥还是藤校难申?
从历史数据来看,牛津和剑桥的录取率比哈佛低很多。但从个人体验的角度讲,难度排序是 哈耶斯 > 英本(牛津+剑桥)≈美本(斯坦福、芝大等)> 英本(牛剑)≈美本(哥大、宾大等) 从2018年开始,牛津剑桥总共录取了463个中国学生(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学生,下同),其中牛津333个,剑桥130个;而同时期哈佛一共录取了951个中国学生! 也就是说,在2018~2019申请季,牛津和剑桥加起来只比哈佛多录了83个中国学生——这个数据还不及哈佛一半,更远远比不上同期斯坦福或者芝大。
以2017年为例,牛津和剑桥总共向中国学生发出363份offer,而同期加州系统的高中毕业生(包括UCB、UCLA等)就拿到超过500份offer,几乎是牛剑的两倍!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学生选择申请牛剑呢? 首先,当然是实力因素。以牛津为例,虽然录取率只有6.5%,但这一比例实际上比往年提高了许多,而且获得面试机会的学生当中高达80%都会被录用[1]。 除了实力之外,牛剑还有两个特点:一是申请周期短,只要求递交申请时具有高二会考成绩且达到一定标准,不需要提前参加A-level考试;二是专业设置丰富,以医学为例就有四个不同阶段的学位可供选择,每个阶段分别培养四年。 如果学生希望在大学学习这些“高贵冷艳”的专业,并且具备相应的学术能力,牛剑确实是一个好的选择。 但问题是,能申到牛剑的学生往往也具备申请哈佛、斯坦福乃至UCB的实力。既然如此,为何不冲一冲美国的名校?毕竟按照2018年的统计,有1055名中国学生在同一年拿到了至少一封来自美国顶级名校的offer! 这并不是因为英国的大学就比美国的容易申请。事实上,在2018年中国大陆的申请者中,有648人申请了牛津,95人申请了剑桥,他们两个人加起来的录取率也只有6.2%,而同期申请美国的综合大学和文理学院的总人数约为30万,获得offer的人数为12万左右,整体录取率也要高于牛津剑桥对中国学生的录取率。
所以归根到底,还是有大量的中国学生选择牛津剑桥,是因为他们在本科阶段就计划要读研究型硕士甚至博士,而牛津剑桥作为老牌的综合性大学,恰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以医学为例,学生在读完四年本科学位后可以选择继续读研,读博,也可以申请转专业学习其他方向。如果在本科就读期间能够拿到高分,甚至可以在最后一年申请转到医学院。 当然,如果本科毕业后直接工作,以后再想回来读书也不是难事—只要向大学提供一份合格的推荐信并支付一定的费用即可。这也就意味着本科读了牛剑的学生比读了其他学校的学生在将来选择读研究生时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在美国上大学则没有这么灵活。除非学生申请到了带奖学金的PhD offer,否则在读完硕士以后想再申请一个别的硕士专业几乎是不可能的,更别说重新申请读另一个博士了。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在选择大学的时候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专业设置是否合理,能不能满足未来职业生涯的需要。从这一点说,美国的大学显然更加符合中国的学生的需求。不过英本也有自己的优势:授课型 MSc 的学费一般都比同等实力的美国大学的学费便宜不少。再加上英本与美本的培养方法不同,前者偏重讲课,后者偏重讨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由于中英两国之间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在美国本科毕业以后想回来申请中国的硕士甚至博士学位也不会太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