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从德国学习什么?

元书桓元书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曾在2016年的时候,作为访问学者在德国弗雷堡大学(University of Freiburg)能源与资源工程系做过一年的访问研究。因此对这个题目有一些思考。 首先,必须要承认,德国在能源利用领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例如高效利用可再生风光能、氢能以及先进的新能源汽车等等。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中不可能也无必要全面借鉴别国的发展模式。中德两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历史阶段也完全不同。所以我认为中国的能源决策理应坚持自己的特色和道路。

那么,是否意味着我国可以在能源利用领域排除外源性的影响吗?我的答案是:未必!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相互影响的年代。任何国内的政策制定都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举个例子:当欧洲各国纷纷关停燃煤电厂的时候,我们国内的环保人士也在积极倡导“去煤炭”战略;但当美国重拾煤钢雄心之际,我们国内的一些机构和学界又迅速改变论调,开始提倡新能源的“弯道超车”。

可见,不论是我们主动还是被动,中德的交流是在所难免的。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究竟是学德国的哪些方面呢?是学习他们的先进风光氢能在能源领域的应用,还是学习他们关闭所有燃煤机组致力于碳减排的做法?我想说的说,我们需要学习的不仅是这些表面的技术或政策层面的东西,更要学会德国人做事情的思维方式。这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一个工业化社会,能源革命与工业体系的构建是密不可分的。以汽车产业为例,除了传统汽车以外,德国还有著名的智能电网、光伏产业,风能发电和生物质能等。但这些产业的升级与换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以汽车行业为例,无论是传统汽车的更新换代还是新能源汽车的开拓,背后都是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多元主体密切合作的结晶。

我们看到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突破,但很少人看到特斯拉创始人Elon Musk为了打造零排放的汽车企业,投入了巨额资金却接连遭受挫折,几乎使公司濒临破产。正是由于有政府的补贴和税收优惠,并且通过期权激励等方式留住人才,才使Tesla最终起死回生并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跑者。

所以对我来说,从德国这个西方大国成功迈向低碳社会的经验中,真正值得学习的是他们对于新兴产业从不盲目乐观、也不随意唱衰的理性态度,以及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任何一场能源变革都不是单一因素能独立促成的,而是多个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