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欧洲哪里移民的?
美国的“出生地原则”使很多欧美国家的人可以免签进入美国工作并且获得美国永久居住权,而这条原则最早是被用在欧洲人的身上的。 在二战后到1965年前,美国和加拿大为了吸引欧洲裔美国人前往两国开发西部并建设他们的国家,推出了两大居留计划(EEA和FSW),申请人只要满足条件就可以直接申请永久居民身份; 1970年,出于对人口结构的考虑,美国和加拿大开始实行“选择性移民签证”制度,在保留EEA和FSW项目的同时,增加了更多的申请条件来限制申请人数量。
时至今日,EEA和FSW的申请要求几乎没有变化,还是主要面向于欧洲国家的公民。 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随着美加两国的严格审批政策和每年名额的限制,许多欧洲人反而申请不到移民身份了! 而那些经济地位不如欧洲的国家,如菲律宾、泰国等,却因为相对较低的就业率和人口增长率,成为美加两国引进人才的首选之地……这实在是莫大的讽刺! 作为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国家之一,美国对海外人才尤其是欧洲人才的吸引政策为何会走向如此境遇?
一方面是因为欧债危机后欧盟各国自身的发展需要——英国脱欧正是受这一原因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因为二战后美国对亚裔移民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二战前,由于来自日本和中国的移民数量远远超过欧美的预期,美国曾先后出台过《塔夫特法》和《沃尔夫法》以限制亚洲移民的数量。
二战期间,由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美国政府又颁布了《美国国籍法》禁止日本后裔申请美国国籍。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民权运动的兴起和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亚洲人才逐步受到欢迎,美国对欧洲人才的政策也因此发生了变化——从限制移民到鼓励移民,从优先雇佣本国劳工再到保障外劳权益,美国对外国劳动力的需求从此由供给端全面转向了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