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适合哪些学生?

余昕言余昕言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今年的两会上,有代表提出了将高中教育普及到十八岁(现在是十六岁)的议案。我并不赞成这种议案,因为在现有基础上把高中教育普及到十八岁,无异于把一大群猪赶到大学校园里任其厮杀,更无谓什么“竞争”。人脑与猪脑并无区别。人到了十八岁,也该理智些了。

然而,我们还是有许多家长和老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们望子成龙心切,总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无论好坏都由父母、老师来负责;在现行教育制度下,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主要取决于学业成绩,而与家庭财产状况、社会关系与否完全无关,这就为那些有目的有意识有钱有势者造了一条“仕林”。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能真正选拨出好干部、好青年?即使有少数精英,也难免会混杂其中。而现行的“高考”制度,对这些人无疑是一个绝佳的跳板。

正是基于这种现状,我认为应当把高中和大学区别开来,实行“资格教育”和“学历教育”并行。亦即:初中毕业后进行资格教育,只需接受必要的劳动技术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便可进入社会谋生;而对那些具有大学乃至更高学历的人才,则进行学历教育,仍实行考大学、拿文凭。

就绝大多数人来看,实行这种新的教育制度是利大于弊的:

1。扩大选人用人的视野。现行制度选拨出来的官员、专家、企业家、领导,究竟是谁挑选的他们,是不可知的。而实行新制度后,他们每个人的经历、特长,一目了然。

2。缓解“高考”压力。现行制度下,“高考”几乎成了我国每个孩子都必须闯的一道生死关,而过了“高考”关,能入学的却只是其中极少部分;新制度下,孩子们可以从容选择:是闯“高考”关,还是不闯?(除非想当官或研究某一专业,在所选的学科(职业)中取得突出成绩,获得相应资格后,可免修相应课程,直接得到文凭)。

3。发挥个性的优势。现行制度下,人人都必须以同一模式去接受教育(即使是职业技术教育,也离不开应试);新制度下,不同的学历层次、不同的专业方向,可以相对摆脱现行统一的“高考”模式,以最擅长、最满意的形式去接受教育。

4。更有利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培养。现行教育制度下,学生天天在应试,除读死书、背死书、应试之外,并不具有多少生活自理、独立谋生的能力;新制度下,由于接受的是资格教育,不必考试(考核),便可早早步入社会,在亲身实践中,增长了知识,学会了生活,掌握了实际本领。

5。更利于开展竞争。现行制度下,想要出人头地,惟一的途径是靠分数比拼,拉得越多、排得越前,越能在竞争中取胜,越能光宗耀祖;新制度下,除学历教育继续实行这一考核制度外,资格教育取消了这种无谓的竞争。

当然,新制度下,也会出现消极现象:

1。人们不再努力学习了。因为无论考不考大学,分数多寡,都毫无用处。“英雄无用武之地”。

2。大学办得不好。因为虽然实行学历教育和资格教育并重,但主要是对学历教育而言,资格教育势必影响入学率。“狗肉上也离不开文火炖”,“名牌”教育难以实行。

3。社会上的“大学文凭”将泛滥成灾。因为实行资格教育制度后的“非学历高等教育”,无异于开放大学。

所以,新的教育制度要想取得成功,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

1。推行素质教育。新的教育制度不是抛弃,而是对现行教育中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落实。

2。加强实际能力培养。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资格教育,都应注意教育学生把主要的精力不要放在应试上,而应放到分析、思考如何扩大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实际能力上。

3。提高教师待遇,强化教师责任。实行新的教育制度后,教师的责任感和工作的积极性将加大。为了自身的社会地位、生计,也为了祖国的未来,他们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4。改变考试制度。现行的考试制度带有很多人为的主观想象。如让学生就某一具体问题写篇文章,难出新意;如让学生读几篇文章后再按题目要求进行写作,又难免有人临时牵强附会。新的考试制度应以口试代替笔考,以实践考察代替书面答卷。即使必要的考生作文,也应限定字数,杜绝泛泛而谈。

5。家长、学生应有正确、适当的期望值。即使学生进了大学,也还要学本领,就业时未必谋职,更何况在现行制度下,“名牌”大学“文凭”并不能证明学生一定比“非名牌”大学学生聪明勇敢、能力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固然不应该,但作为子女,理应得到父母“合理的”期盼。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