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考哪个世界大学排名?
对于国家层面的决策,参考排名只是工具之一,而非决定因素; 至于所谓的“中国高校国际排名下滑”云云更是无稽之谈。 中国大陆目前有6所顶尖大学上榜(3+2);香港有4所(港大、中大、科技大学和城大)上榜;台湾地区有两所(台湾大学和清华大学)进入前100名。
总共是12所大学,占全球所有大学的1.7%,而排在前边的985所大学仅占1.3%。这个比例还是非常高的。 而20年前的1999年是6所(3+2),比现在少两所,但是香港和台湾的大学都比现在是多的,特别是港澳台地区在20年前综合实力弱得多,所以那时候的中国内地大学在国际上的排位是比较靠前的。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2002-2005),复旦的国际排名还在50左右,后来不知为何突然就开始下滑了,现在已经跌出100,让人费解。上海交通大学的国际排名也是同样奇怪地不断下降。 这时候需要提到一个概念——学术声誉(Academic Reputation),这是由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 (Quacquarelli Symonds) 编制的,占总分的百分之二十,也就是每年各个大学的学术声誉得分就是200分,总分1000分制。 这个分数如何得到呢?就是先让全世界的学生和学者对大学进行评分,按A=非常好,B=好,C=一般,D=差,E=极其差对大学进行打分,然后计算各个大学的分值。 这里就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评价标准是否客观和公正。因为评价大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自然科学的指标,也有人文学科的指标,还有社会经济的指标等等。不同的学科对大学的评价体系是不同的甚至是大相径庭的。这时候一个学校的理工科很强而文科很弱的大学很可能会吃亏,譬如清华为什么国际排名不如复旦就是因为清华的理科太强而文科太弱。
因此可以看到,中国的传统名校,清北复交等,在综合了学术声望和国际标准之后,的确是在国际排名中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而这几年兴起的中山、厦大、人大则是反超这些老牌名校。 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是因为改革开放后对中国学界的影响,尤其是经济学界的影响。因为改革开放后对外交流的增多,尤其是和中国经济飞速崛起的联系,国外对中国的大学产生了新的看法,这从复旦、上交的排名急剧下跌就能看出点门道来。
那么对于国家层面来说,如何把握大学和科研领域的改革方向呢?恐怕就需要多方面的数据来作为参考,而不仅仅看一两个指标或者几个所谓的世界大学排名。而我们普通百姓看待大学时,也应该多了解一下大学各个专业的强弱,不要一看到清北就无脑吹,一看到中流985就无脑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