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去过澳大利亚吗怎么样?
来澳洲5年了,从移民到留学再到陪读。 可以负责任的说,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就别来了! 别以为有钱就能过得很舒服,在澳生活开销是很贵的,我在悉尼的房租是300刀一铺,合租;生活费(水电气网费交通费)一个月200刀左右/人;学费一年大概1万5(非精英私校);医疗保险每年400-600不等(要看保险公司的条款);车贷款900多刀/月(贷了5年)。这些只是我个人的基本开销,没有算买车以及养车的费用。如果算上这些,生活的压力就更剧了。 我认识很多国内小康家庭过来的留学生,因为一开始没想好要留在澳洲,所以没有申请PR,都是办的临时签证。这些学生大多学商科,来澳洲之后都选择了移民专业。虽然他们一直抱怨澳洲移民政策越来越严,但他们依然顺利地拿到职业评估和雇主offer成功移民。在澳期间,他们也确实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收入也不错。然而,他们的开销并不比在国内低,因为在澳洲大部分城市,房租和生活成本都很高。而且,他们在购买汽车的时候,要比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支付更多的税费。
以上只是一部分人在这5年里的经历,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医疗体系不同导致看病贵且麻烦;比如,必须购买汽车否则出门很不方便;再比如,政府不断推出新的移民政策调整,让留学生和移民申请人不断适应和接受。 不过,也有一些让我觉得很值得的地方。比如说,这里气候环境很好,基本没有雾霾;再比如说,在这里我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而不用像在中国一样必须按照父母的意愿或者社会的普遍标准去生活。尽管也有让我不适应的地方,但我想,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面积769.2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6位,人口约1940多万,是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全国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矿业、农牧业和服务业是其三大经济支柱。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自18世纪末从大英帝国移民澳大利亚迄今,已经形成了多民族、多文化和多宗教信仰并存的移民国家。近年来,到澳大利亚定居的华人逐年增加,现华人总数达60多万,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少数民族。华人中以广东人居多,闽南人和上海人数次之。华人中许多人从事餐饮、理发及洗衣业。近年来,华人中的专业人士也有相当增加,不少人从事计算机、电信和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医学和会计等专业。澳大利亚的华侨华人社会相当稳定,各宗乡会馆、方言社团和其他华人社团十分活跃,拥有自办的中文报纸、华文学校、中文电视台和医院及医院,在当地有一定影响。
澳大利亚文化基本上属于西方文化,源于欧洲的英国,带有浓厚的英国色彩。从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到文学艺术及生活起居、服饰和语言,澳大利亚至今仍有不少方面保持英国传统。近年来,澳大利亚文化开始摆脱英国文化的束缚,走上了一条保持民族性并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发展自己道路。澳大利亚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独立,在文化上也逐步建立起自己特色,正逐步发展成为有高度创造性和独创性的民族。
澳大利亚人把尊重人的个性和发挥人的个性视为他们最可值得骄傲之处和最高道德标准,处处洋溢着民主、自由、互助和轻松、乐观、开朗之风。澳大利亚人不崇尚苦干、硬干和苦行,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舒适、富于创造性的工作和生活,他们有较强的时间观念,生活规律比较有节奏。
澳大利亚是一个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国家,其教徒人数超过总人口的70%。澳大利亚同时保障和尊重其他宗教人士有在本国内自由传教和信教的权利。除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在城市和农村遍布教堂外,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等外来宗教也已根植于其社会。在首都有犹太教堂,在达尔文有佛教庙宇,在布里斯班有印度庙,在悉尼和墨尔本则有犹太教堂和清真寺及佛教和印度庙。
澳大利亚人有很强的国民意识和爱国心。他们爱戴自己的国歌、国旗、国徽和女王。他们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澳大利亚日”(Australia Day),这是一个全国性的节日。“澳大利亚日”是为纪念1788年1月26日英国“第一舰队”登陆澳大利亚而设立的,虽然澳大利亚人至今对此尚有争议,但他们在这一日里仍以阅兵、游行和集会、宴会等形式庆祝这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